更多相关产品
- LG-TCM3155 中医舌象诊断系统
- LG-ZJ-WST19M 19寸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交互数字平台
- LG-高85cm 电动十四针灸模型
- LG-高166cm 仿古针灸铜人
- LG-ZJ-1A 中医舌诊图像分析系统(便携式)
- LG-ZJ-MXII 脉象训练仪(单机版)
- LG-ZJ-IIA 望诊信息检测分析系统
- LG-70cm 标准针灸模型
- LG-高170cm 针灸铜人
- LG-高178cm 标准针灸穴位模型
- LG-高85cm 十四针灸模型
- LG-高85cm 电动语言十四针灸模型
- LG-ZJ-F1 经穴学及针刺仿真训练系统
- LG-ZJ-M 针刺训练模块
- LG-ZJ-S 针刺训练手臂模型
- LG-ZJ-TP 针灸臀部训练模型
- LG-ZJ-T 针灸头部训练模型
- LG-ZJ-B 背部仿真针刺练习平台
- LG-ZJ-ATPII 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
- LG-ZJ-TPAII 推拿手法参数测定仪
- LG-ZJ-ZTCII 智能推拿手法参数测定系统
- LG-ZJ-ZTCI 智能推拿手法参数测定系统
- LG-ZJ-MAW170E 光电感应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
- LG-ZJ-MAW170A 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
- LG-ZJ-WST19A 19寸液晶触屏足部反射区教学系统
- LG-ZJ-WST42M 42寸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交互数字平台
- LG-ZJ-WST55M 55寸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交互数字平台
- LG-ZJ-ZMIIIC 智能脉象仪
- LG-ZJ-ZM300 中医智能脉象仪
- LG-ZJ-MM3 脉象模型(4台/套)
- LG-ZJ-MXII 脉象训练仪(网络版、教师机)
- LG-ZJ-1A 中医舌诊图像分析系统(台车式)
- LG-ZJ-II 中医面诊检测分析系统(便携式)
- LG-ZJ-II 中医面诊检测分析系统(台车式)
- LG-ZJ-I 舌面脉信息检测分析系统(中医四诊仪)
- LG-TCM3142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辅助教学系统
- LG-TCM3130 脉象模拟系统
LG-ZJ-MM3 脉象模型(4台/套)

LG-ZJ-MM3 脉象模型(4台/套)是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科研人员经数十年的潜心研究而研制成的高科技成果。
脉象训练模型应用仿生模拟及波形合成方法,用高分子材料配方研制仿生手及桡动脉血管;用新型调速电机及特制油泵来模拟人体心脏的舒张与收缩;用单片计算机及软件控制的电磁阀来模拟人体心脏瓣膜的开启状态;用不同粘度的硅油来模拟代替人体血液;从而在仿生手的挠动脉处模拟出十多种人体常见典型的脉搏特征。这些脉象是中医八纲脉的典型,是临床辨证的基础。熟悉这些基本脉象可以在实践中举一反三,逐步掌握诊脉方法,进行脉象诊断培训。本模型作为中医脉象再现的信号源,可用于脉诊的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反复训练的实践机会,是理想的脉象教学工具,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就能强化“脉诊”指感的训练,很快掌握中医常见典型脉的诊脉技术。亦可用于脉象形成机理的体外实验研究。
一、功能及用途
解决目前中医教学中脉诊难度大、时间长的现状,使学习者在脉象模型上对中医常见典型脉象得到强化训练,使之在短时间内就能强化“脉诊”指感的训练,很快掌握中医常见典型脉的诊脉技术。模型也可以在体外对脉搏的形成机理作深一步的研究、分析。特别适用于中医院校特色实验室建设和脉诊的实验教学。
二、系统的组成及框图
全套脉象模型由四台(A、B、C、D)分体模型组成。
三、外形尺寸:420×250×240毫米;重 量:立方,12Kg。
四、每套模型由四台(A、B、C、D)分体模型组成:
A组模型:输出平、滑、迟、濡脉。
B组模型:输出洪、革、浮、数脉。
C组模型:输出弦、结、代、促脉。
D组模型:输出沉、细、涩、弱脉。
五、性能技术指标
1.1 全套脉象模型由四台分体模型组成,每台输出4个典型脉象:
A组模型:输出平、滑、迟、濡脉。
B组模型:输出洪、革、浮、数脉。
C组模型:输出弦、结、代、促脉。
D组模型:输出沉、细、涩、弱脉。
1.2 波形参数(h、t、w):符合规定标准(见《中国脉诊研究》一书)。
1.3 模型仿生手须为乳胶材质,老化时间:不少于5年。
1.4 仿生乳胶手试用年后的伸长率:大于500。提供权威部门的实际检测报告为证。
1.5 仿生乳胶手试用年后的压缩力:68.5~69,邵氏硬度(A):5.0~5.4。提供权威部门的实际检测报告为证。
1.6 *长连续工作时间:4小时。
1.7 分体模型尺寸重量:42cm×22cm×28cm(长×宽×高)、14Kg
1.8 *大功耗:小于50VA。
1.9 电源电压:交流220V±10%,50Hz或交流110V,60Hz。由用户选择后确定。
1.10 保险丝规格:交流220V时,0.5A;交流110V时,1A。
2.安全性能指标:提供国家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下列4款指标的检测报告。
2.1 保护接地电阻:符合GB9706.1-18f的规定
2.2 绝缘电阻: 大于10MΩ
2.3 对地漏电流、患者漏电流:符合GB9706.1-19的规定
2.4 电介质强度:符合GB9706.1-20的规定